JIA-YU CORTI
  • Latest
  • Work
    • Snakes - a collaboration with Owen Ridley-DeMonick
    • TheLivedBody
    • The Panel
    • Re:Remember the Dance
    • Untitled
    • Nearly
    • My Postmodern; Lec Dem
    • Shadows of Intimacy
    • Silver
    • With Eurydice
    • Yamamba
    • Foreign Methods
  • Performance
  • About
    • Biography / CV
    • Teaching
  • 中文
    • 教學
    • 創作
  • Contact
  • Blog
  • The tremble, the symptom, the swell and the hole together
  • Upcoming

出發點

我在藝專畢業後,John Cage and Merce Cunningham’s 舞團來臺演出。演出那天他們兩位大師給一場演講。我記得Merce講述他對舞蹈的看法及動作的分析。內容清晰,概念了然。但John Cage卻給好似朗誦詩般的語句節章。那時英文半句不懂,仰賴現場翻譯。然而,Cage的詩文若聽眾之前對他不熟悉,根本無法照字句硬翻。所以當時我只模糊記得他提到花,靜,空的禪學概念。現在我知道他的講稿內容是從他的著作“沈靜(Silence)”裡採取,一篇叫,講述空無(Lecture on nothing).

雖然那時聽的一知半解,我可以感覺到一棵後現代表演藝術的種子以播下。只是後來自己又機緣經歷各種不同型派風潮,一直到去年我才感受到自己對後現代表演及創作概念的欽羨與熱衷。

簡介

花蓮人,
1986年國立藝專畢業
1989年到猷他大學主攻現代舞,1992年畢業,
1993年與駐加州的日本舞踏大師koichi tamano到法國巴黎演出1個月。
1995年受頒芝加哥表演成就獎。
1995-1998加入蒙特樓的瑪麗書娜舞團,巡迴美洲,歐洲大小城市。
1998-1999加入倫敦retina舞團。定居英國劍橋。
2002年開始創作編舞。2002-2005年間獲英國藝術局獎金贊助發表作品4支。
2004年以編舞者身分參與台灣主辦的亞青夏令營,與台灣年青舞者一起創造新作。
2005年移居倫敦,開始融合即興,身心學(somatic practices)理論技巧於表演,創作,教學。
2009年獲獎學金進倫敦當代舞蹈學院攻讀編導碩士,


創作理念

我在近幾年參與多項表演藝術展演出,作品包括駐點演出(site specific),藝術電影,生活藝術(live art)。這些經驗讓我領會到舞蹈與各種藝術人文社會相結合的本性。舞蹈不再是(也不能是)停留在要求狹窄的肢體動作美感。最近所發表的新作都集合詮訴語言與舞蹈的對話 - 試以肢體為情感與意識的表象和媒介。

我的個人後現代舞蹈及表演藝術的創作特徵是:

對編導,表演,舞蹈提出質疑。“藝術家的責任是將問題呈現,讓觀眾聯想,找出答案。 我相信舞蹈是開放性的交流系統,準備著各式各樣的轉型。它是永遠無法結束,並結束不了的自我循循展現,是偶爾呈現的巧遇與恰似事件。
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
Copyright © 2019 Jia-Yu Corti